首页

sm足恋网踩踏

时间:2025-05-25 01:22:17 作者: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数字化采集 浏览量:92954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记者 李庭耀 胡健)记者24日从“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获悉,云冈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多高光谱等技术,破解高浮雕石窟采集难题,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采集,预计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 李庭耀 摄

  当日,由云冈研究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云冈石窟数字化成果、文化遗产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表示,历经岁月侵蚀与自然变迁,石窟本体面临着不可逆的损伤风险。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期待日益迫切。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传下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开幕式上,刘建勇介绍了云冈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云冈石窟的活化利用和永续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云冈研究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为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云冈模式”,让人类文明瑰宝在数字技术下重放异彩。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代表Grazia Tucci致辞时,从国际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这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共同书写数字文明与人类遗产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海外人才宁德行:感受侨乡古田发展变迁

高惺惟: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体制,需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支撑和依托,而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两个毫不动摇”。

加拿大外长乔利将访华 中方介绍此访安排

为培养天津市民使用数字人民币乘车的消费习惯,建行天津市分行围绕地铁出行用户,开展数币遇“建”你,天天最低0元乘地铁等系列活动,包括地铁APP首绑建行数币钱包立得2张不限里程电子票,使用钱包支付可享每日一次随机减等,并在天津地铁APP黄金栏位露出。

日本名古屋市中心发现美制未爆燃烧弹 重达250公斤

碳元素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的基础,白居易的《卖炭翁》让人们在了解卖炭翁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的同时,也展示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碳元素——炭。赵东元指出,“此‘炭’非彼‘碳’,现在我们所讲的新型碳材料,是从分子水平、元素的角度去理解的碳。”

湘潭大学获专属小行星“湘大星”

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皇城村里看“相府”:品百年古村新韵味

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23年,中国共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1133所,在校生近3500万人,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完整的层次体系。在发展规模上,职业教育分别撑起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